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开幕。信息工程学院广大干部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大会盛况,大家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全体干部师生反响热烈。
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明瑞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作为一名高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发展已从技术探索阶段快速迈向规模化应用阶段,特别是DeepSeek的出现,节省了算力和数据量,大大降低了AI应用成本,由此,我们更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来赋能教学,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党员教师:叶臻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其进入与各领域深度融合新阶段,也给高职教育带来新要求。
在教学改革方面,计算机专业教学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创新核心动能,开发“AI+项目库”,嵌入多门传统课程,并与企业共建“算法工坊”,以真实项目培养学生技术迁移能力。育人实践中,依托校园AI中台构建精准育人体系,利用智能画像系统关注学生,建立“AI心灵伙伴”辅助心理筛查,借助行业大模型助力就业指导。产教协同上,对接新型岗位,联合企业开发微专业认证体系,组建师生团队参与项目,建设服务中心开展培训,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未来,我们将持续深耕“人工智能+教育”,培育具备数字素养、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新型工业化建设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专职辅导员、党员教师:王观燕
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作为一名高职辅导员,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此次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要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同时,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职业教育”的课堂新模式,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更多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一名高职辅导员,我也将持续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员教师:吴谭
全国两会提到,产教融合对软件技术专业意义非凡。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软件技术更新快,企业对软件人才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要求高。产教融合能让学生接触前沿技术和实际项目,毕业后快速融入企业。在教学中,产教融合提升了学生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但推进产教融合面临挑战,如建立长效校企合作机制、提升企业参与动力、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等,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未来,我会积极响应号召,加强与企业沟通合作,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为培养高素质软件技术人才贡献力量。
专业教师:谢山
全国两会召开,聚焦“高质量发展”“职教改革”等重大议题,关乎职业教育未来。作为职业学校教师,深感责任重大。
高质量发展要求职业教育紧跟社会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职教改革势在必行,传统模式已难适应社会,需创新教学方法、更新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实践与综合能力。产教融合是提升职教质量的关键,应加强校企合作,引入新技术、新案例,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就业竞争力。人工智能改变教育,我们要积极探索其在职教中的应用,改进教学管理、评价等,助力学生掌握知识。总之,我们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结合教学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为教育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专业教师:张丽新
全国两会召开,我们在一线的广大教职人员时刻关注着,并围绕“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职教改革”“产教融合”“人工智能+”等热点并学习会议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科内容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像在前沿领域及时更新课程,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行业动态并融入教学。科技转型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有新要求,教师要关注产业需求,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和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此外,教师自身也需持续学习提升,积极参加培训进修,提高专业和教学能力,关注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手段增效。教师在教育中至关重要,通过更新知识、优化教学、加强合作,为国家培育高素质人才,同时不断自我提升,才能应对教育新挑战。
党员教师:赵玉林
作为高职院校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青年党员教师,研读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后,深感责任重大。在教育强国战略下,高职院校应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协同,青年教师要提升双元能力。产教融合方面,共建仿真平台,构建前沿课程生态。“人工智能+”教育中,构建数字化闭环教学,融入科技伦理教育。党员教师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思政融入教学,培育学生使命感,为数字经济输送人才,牢记育人初心,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组稿:应文健;图文编辑:任磊;责任编辑:温春燕;初审:王明瑞;复审:李琪;主审:曾卫平)